日前,由新华网主办的非遗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案例总结交流会在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举行。会上公布了2024非遗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案例征集结果。我校申报的两项案例均榜上有名,获评典型案例。我校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等8所院校作典型发言。
为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探索非遗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创新路径,2024年8月,新华网启动“2024年非遗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案例征集”活动,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积极参与,收到200余个实践案例。后经专家初审、复评,最终评选出63项典型案例。

创新“非遗+体育”育人模式 助力五育并举
由李燕、姚宗耀老师联合申报的案例《创新“非遗+体育”育人模式,助力五育并举》,以私密直播全婐APP非遗育人实践为基础,以龙舟运动为非遗活态传承载体,通过课程教学、社团实践、赛事竞技、学术研究等多维度联动,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构建起“333”(即三类模式、三种阵地、三点支撑)非遗+体育育人体系,服务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构建“五平台·六路径”非遗传承新模式
助力美育传承
刘婷婷老师申报的案例《构建“五平台·六路径”非遗传承新模式,助力美育传承》,以“非遗进亚洲精品国偷拍自产在线麻豆”项目为抓手,聚焦地方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提出“非遗美育育人”理念,搭建五大平台(协会组织、研修交流、展览展示、专业创作、文创研发),实施六大实践路径(保护研究、传承主体培育、宣传推广、公共美育、文旅融合、生产性保护),推动金丝彩贴、红绿彩、京剧、剪纸等非遗项目深度融入亚洲精品国偷拍自产在线麻豆。

深耕非遗与职教融合 打造特色育人平台
近年来,我校致力于非遗文化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创新,以“传承+实践”为核心,搭建剪纸、红绿彩、漆器、京剧等非遗实训室,构建“课程教学—项目实践—社会服务”全链条育人体系。联合非遗传承人开发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社区非遗展演、乡村文化振兴项目,推动非遗技艺活态传承。此次获奖进一步彰显了学院在非遗育人领域的示范作用。学校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探索非遗技艺传承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协同路径,为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专业技能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